VR长沙|因伟人而闻名,细说长沙橘子洲的前世今生
本帖最后由 冬瑞 于 2023-12-20 13:29 编辑长沙曾是楚荆之地,这里兴起了潇湘文化,朱熹和张栻曾在岳麓书院讲学,湖湘子弟在这里求学盛况可谓空前;这里有操练兵马的声音,还有不少名人在这片土地上立下豪言,更有毛主席与革命友人在这里指点江山,探索改变国家命运的真理。这里是沉淀着厚重文化底蕴和记载历史的地方。
橘子洲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地铁2号线可以到岛上。在这上面有橘子洲大桥,全长1156米,在这里可以将长沙城“山、水、洲、城”的风光一览无余。
放眼望去,橘子洲远处是绵延南岳衡山72峰之尾的岳麓山,湘江水在桥下静静流淌,背靠高楼林立的长沙城,还有橘子洲上树木繁茂的景色,让长沙这座城市更添几分魅力。
658a77ae38c5c482
橘子洲的由来
橘子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是由江里的沙土堆积而成的,距今已有1700余年,但从自然演变过程推算,至少有一万年。古时原有橘洲、织洲、誓洲、泉洲四洲。直到唐宋时,还是一串不相连的沙洲,分为上、中、下三洲(又叫牛头洲、水陆洲、傅家洲)。今演变成一串长岛,称“橘子洲”(北端傅家洲,与橘子洲不相连)。
清嘉庆《长沙县志》载水陆洲图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若站在岳麓山上远眺,它宛如一根长带,飘浮在湘江上。
明崇祯十二年(1639)《长沙府志》长沙
对于它的来历,在周边代代相传的原住民口中,它说的是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湘江中尚无洲的时候,江边上生活着一群渔民。渔民中,有一位绰号为胡子爹的老人,德高望重,深受众人的敬爱。于是大家商定,要做根腰带扎在老人腰上,为此,姑娘们还在腰带上绣了一座美丽的长岛。有一天,胡子爹和渔民们在江中捕鱼突遇暴风雨,为救伙伴,他解下腰带,奋力向正在风浪中挣扎的渔民扔去……腰带向江中飘去,越飘越长,越飘越大,最后飘到渔民们的面前,变成了一决腰带形的陆地。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为橘子洲更添一份神秘,它就像是一座承接古今文明的桥梁,奠定了湖湘文化同舟共济,敢为人先的精神。
自古以来,橘子洲横贯湘江江心的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因此也成为了不少过往商船及迁客骚人来这里停留。
在初唐到唐末五代的300多年里,无数诗人如,骆宾王、孟浩然、杜甫、韩愈、柳宗元、张九龄都曾在这里吟诗作对。
而到了南宋时,辛弃疾就留下“长记潇湘秋晚,歌舞橘洲人散”的名句。
在公元983,也就是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当时湖南正逢大旱,湘江长沙段小河露底,三洲又连接在一起。
而刚好这一年,长沙出了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王世则,他曾以《六合为家赋》获进士第一名,官右正言。
在淳化元年,也就是公元990年正月作为北宋外交官,出使交趾(今越南),次年返回汴京。
随后到了1904年,长沙辟为对外开放商埠。
于是洲上又建造英国领事馆、长沙关口等建筑物,甚至还专门盖了一座万国俱乐部,而原先洲上的渔民和菜农却被挤到水边的破鱼棚和吊脚楼中。
真正将橘子洲闻名于世,是一个伟人。
1913年-1918年,橘子洲迎来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其中有一个是当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读书的毛润之,也就是我们尊敬的毛主席。
他们隔三差五,都会从朱张渡渡河,来到橘子洲,或吟诗作对,激扬文字,当时都在为中国民主革命寻求方向。
1925年,青年毛泽东从广州回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在一个深秋的傍晚,当时毛主席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诗-----《沁园春·长沙》,让橘子洲闻名于世。
橘子洲名字由来
“橘洲”之名,始见于公元六世纪。
南朝诗人鲍照(约415—466)就留下了“橘生湘水侧,菲陋人莫传。逢君金华宴,得在玉几前”的诗句。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云:“湘水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橘洲。”得益于湘江水的恩泽,远在1600多年前的唐代,长沙人便开垦了橘洲沃土,所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地。唐代杜甫曾为此写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称“洲上肥沃,宜种柑橘”。晚唐诗僧齐己曾在《谢橘洲人寄橘》诗中写道,洲上千树南橘成熟之时,“浪围风撼一洲香”。宋《太平寰宇记》载:“橘洲在长沙县西南四里江中,诸洲皆没,此洲独浮,上多美橘,故以为名。”
晋唐以来,洲上居民遍种常绿秋熟的橘树,故又称橘子洲。橘洲因盛产美橘,入秋“树树笼烟疑带水,山上照日似悬金”。如今,橘子洲尚植橘林一片。据《潇湘晨报》一位名时语的作者在《很久以前橘子洲头有个矮子洲》一文中提到,在目前所见较早的长沙地区官方文献《长沙府志》(明嘉靖十二年,1533)中,明代长沙府为数不多的进士—茶陵人张治(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类似总理级官职)赋闲乡里期间,如此表述长沙城外湘江中的沙洲:“橘洲:在县四里,上多美橘,故名。”首述橘洲得名之由:洲上多种橘,故名橘洲。这一说法为后代沿袭,直至今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