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的焦距、放大倍率、光圈……你不知道的摄影冷门知识
本帖最后由 冬瑞 于 2017-11-6 15:06 编辑数码相机画幅比例参考图 画幅”是各种“等效”之说的源头。行业习惯胶片时代占绝对统治地位的35毫米胶片尺寸作为标准量,即1倍。它的尺寸是36X24毫米,胶片上下方有卡孔,上下卡孔之间的距离是35毫米,这也是35毫米胶片称呼的来源。35毫米胶片也被称为135胶卷,是因为柯达公司赋予这个尺寸规格的型号叫135,使用135胶卷的相机也被称为135相机。到了数码相机时代,36X24毫米的规格被称为全幅或者全画幅。
全幅对应的概念是“残幅”。所谓残幅,指的是APS以及APS衍生规格、4/3[等同于Micro 4/3]、1/1、1/1.7、1/2.3等等,手机感光器尺寸通常更小,有1/2.6、1/3.0、1/4等。
焦距与等效焦距 焦距是指的镜头光学中心到感光器的距离。焦距长度和视野宽度正相关,焦距短则视野宽,反之亦然。
所有镜头包括手机的,都遵循统一的标准标注焦距。在不同的感光器的配合下,视野并不相同。
焦距X等效系数=等效焦距。
等效焦距并不是光学概念,但它被众多厂商和消费者接受。等效焦距让我们清楚的知道对应设备可以拍摄多大的视野。它对应消费指导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焦距”本身,感光器越小的设备,提等效焦距就更多,而手机摄像头,几乎没有提焦距的,因为毫无意义。公开说的“26毫米大广角”之类的,都指的是等效焦距。
光圈和等效光圈 相机镜头中通常有一个可收缩的装置,用于控制通光孔径,这个就是光圈机构。手机镜头通常没有这个部分,其镜筒内径就是最大不可变的通光孔径。这个孔径需要多大,拍摄者和消费者都不需要了解到具体值。有个更直观的参数就是光圈系数。
光圈系数=镜头焦距/镜头通光孔径
例如,镜头焦距50毫米,通光孔径25毫米,光圈系数就是2,记录为f/2,偷懒的写法是f2。这个值又被称为F值,它简单明了的体现了镜头的通光量能力。这种标注方法与画幅无关,相机手机乃至监控设备的统统如此。
为什么需要大光圈?大光圈毫无疑问的会增加镜头直径,让镜头变得更粗更沉,但爱好者乐此不疲。因为大光圈能够提供更短的曝光时间。大光圈镜头最初被称为高速镜头。大光圈还能带来更浅的景深效果。
等效光圈是一群老法师提出来的概念,其理论依据是在相同的等效焦距和F值下,小感光器的机型虚化不如大感光器机型。举例:Micro 4/3 25mm F2的虚化能力是 全幅50mm F4的虚化相当。这个例子是成立的。
但大光圈带来的更高速的快门时间是实实在在的,没法等效。大光圈能提升弱光下的拍摄成功率,这些道理很多手机用户都懂,但键摄大师们通常给忽视了。
“等效光圈”仅在用于对比等效焦距下虚化差异时有用,不如叫做“等效虚化”?叫做“等效光圈”具有误导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