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瑞 发表于 2022-4-8 13:05:14

VR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达拉宫

本帖最后由 冬瑞 于 2022-4-15 10:04 编辑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一座依山垒砌的藏式宫殿,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更是西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3ebf485cf0e55384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自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始建布达拉宫以来,这座玛布日山上的宫堡式建筑群历经洗礼,依旧高高伫守在第三极上。神秘地宫、数千房间、奇珍异宝,这座神秘的宫堡让无数人神往。


      据史书记载: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为王宫。当时修建的整个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松赞干布在此划分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蕃,并遣使周边各国或与邻国建成姻亲关系或订立盟约,加强吐蕃与周边各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吐蕃社会的繁荣。布达拉宫成为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公元九世纪,随着吐蕃王朝的解体,布达拉宫遭冷落。

      九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的800余年中,由于西藏政治中心地的不断变移,历代的萨迦、帕竹、噶玛巴政权都未曾设首府于拉萨,布达拉宫也一直未能重建,仅为拉萨大昭寺隶属的一处宗教活动场所。当时藏传佛教噶当派高僧琼布扎色、噶举派嘎玛•徳辛协巴、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等不同教派著名人物在此举行过讲经传法等佛事活动。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地方政权。拉萨再度成为西藏政治、宗教、文化、经济的中心首府城。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决定重建布达拉宫。公元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题的建筑群,将行政办公地由哲蚌寺移至布达拉宫白宫。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和处理行政事务的重要场所。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于公元1690年至1694年间扩建红宫,修建了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为主的红宫建筑群,基本形成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顶层增减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灵塔殿建于红宫西侧,并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至此,从公元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全部完成。

      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布达拉宫形成了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红宫高达115.703米,具有宫殿、灵塔殿、大殿、佛殿、经堂、重要职能机构办公处、曾官学校、宿舍、庭院、回廊等诸多功能的巨型宫堡。宫内珍藏8座达赖喇嘛金质灵塔,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以及瓷器、金银铜器、佛像、佛塔、唐卡、服饰等各类文物约7万余件,典籍6万余函卷(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瑰宝,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



      布达拉宫的主要建筑由白宫、红宫组成。整座宫殿从外围城墙算起,东西长约360米,南北长约270米,绕其转一圈周长约1200多米,总建筑面积138025平米。宫殿主楼共13层,高115.7米,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等一应俱全,总约2000余间房屋。

      宫墙所包围的范围全都属于布达拉宫。

      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着原西藏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也都设在这里。

      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做“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赖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

      红山的右侧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17世纪建造的一座藏医学院。宫前公路南侧有一块“达扎路恭纪功碑”,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表彰其大将达扎路恭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长安而建立的。在宫墙周边,新建了不少商业设施,与布达拉宫庄严肃穆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红白黄3种色彩形成的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以及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与幢和红幡,交相映辉,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布达拉宫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VR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