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索菲亚教堂的历史:
1905年,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建立随军教堂。1907年,由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在随军教堂的基础上,按照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圣·索菲亚教堂式样,重新修建成木质结构教堂。1911年时,在木墙外砌了一层砖墙,成为砖木结构式教堂,1912年11月4日竣工。
由于教会人员日益增多,1923年9月27日,在索菲亚教堂现址进行了重建,由俄国建筑师米·马·沃斯科尔克夫设计,历时9年,1932年11月25日教堂竣工,建成后成为远东最大东正教堂。
随着俄国人逐渐回国,50年代后因没有教徒使用,这里开始关闭。在60年代的时候成为了话剧院的道具库,周边满是住宅楼。直到1986年,索菲亚教堂被列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被列入全国第四批重点保护单位,状况才得到改变。
1997年,周边住宅进行爆破拆除,索菲亚扩建7000平方米。到了2000年,增至10000平方米,中心广场面积36154平方米。
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东正教传统和俄罗斯建筑的影响,气势恢弘,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圣索菲亚教堂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那饱满而巨大、高达48米的洋葱头式的大穹顶,这种典型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屋顶形式,宏伟壮观,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媲美。
教堂的墙体采用清水红砖,大穹顶周围是四个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正门顶部为钟楼,内有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
十字架通过类似洋葱头状球体与主穹顶相连,与帐篷顶或屋顶相连接,球体下方过渡为圆柱体,加装莲花座。十字架通体金黄色,与绿色的穹顶、帐篷顶互相映衬,高贵典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