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冬瑞 于 2024-1-22 08:42 编辑
住在兰州的人都知道,一到节假日,中山桥的桥上和两端,便人满为患,甚至连桥旁的过街天桥上也全是人。这大概和中山桥在兰州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中山桥也叫黄河铁桥,是黄河上第一座铁桥,也是黄河上第一座采用西方近代工艺打造的桥梁,更是兰州市的重要地标,它开工于清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908年,清宣统元年,即1909年竣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中山桥确实是兰州市区内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悠久的历史、过硬的工程质量,还因为那种精巧中透着几分粗粝的风格,与兰州的城市气质不谋而合。
中山桥是一处欣赏黄河风情线的好地方。这座桥最早是一座可以行驶汽车的桥,不过后来,中山桥被完全改成了人行桥,成为兰州的著名景点。
今天的中山桥成为一个重要的打卡地,也要归功于它独特的位置。中山桥位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一头连着西关十字,一头连着黄河北岸的白塔山,这二者,也都是兰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
其中,西关十字是兰州最著名的传统商业中心,在很多老兰州人的心目中,至今还没有哪个地方可以与西关相比。南来北往的人,只有来到了西关,才觉得自己真正进了兰州城。
至于白塔山,它是兰州最知名的自然景区之一,山下有金城、玉迭二关,山顶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外,还有同样体现着兰州历史的白塔,同样也是兰州不可或缺的城市印象。
中山桥自建成至今已度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在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之后,依然如一名坚强的战士担负着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
百年的中山桥,展示了厚重的黄河文化,也为人们展示着年轻的兰州的精彩。
中山桥鲜为人知的10个冷知识
1.镇远浮桥
在中山桥没有建成之前,兰州黄河段依靠“镇远浮桥”过河。镇远浮桥始建于明洪武五年,经多次移建,于洪武十七年在金城关固定。在黄河南北两岸设四根巨大铁柱,南北各二,高一丈八尺,系一百二十丈长的铁缆,在河面上固定24只大船,船上铺以木板,供南北客货来往。
2.最早提议建桥的是左宗棠
187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曾计划在兰州黄河上造桥,以便解决收复新疆的军需运输。他曾与德国商人福克索询价,福克索开口要价63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一亿元人民币之多。时因清政府遭遇连年战争,国库空虚,只好作罢。但这一想法成为后来建设黄河铁桥的基础。
3.陕甘总督升允是建桥的发起人
1900年,陕甘总督升允(满清贵族)到任,他与兰州道彭英甲一起在兰州实施新政,20多年前左宗棠未尽的建桥计划被重新提出。升允成为修建兰州黄河铁桥的发起人和总负责人。
4.德国公司承包,美国工程师设计
1906年10月,陕甘总督升允、兰州道彭英甲经过与德国泰来商行总经理卡佑斯洽商,决定与该商行签约,实施兰州黄河铁桥的修建工程。该工程由德国泰来商行承包,美国桥梁设计公司设计,德国公司招募工匠69人,在兰州当地雇佣工匠、铁匠、泥水匠和大量小工。
5.进口钢材水泥,总计用银30.66万两
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如此规模的工程材料的制造能力,修建中山桥的钢材和水泥均从德国进口,总计用银30.66万两。这一造价被后来曾任民国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评价为“最节俭的工程”。
6.艰苦的材料运输
1907年5月,由德国购置的400万吨钢材经海路抵达天津,经京奉、京汉铁路运至郑州,之后全部使用人畜力量,先用马车运至黄河岸边,再由兰州车户历时9个月全部运抵兰州。其过程十分艰苦。
7.马达汉留下最早的照片
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黄河铁桥照片,是马达汉于1908年1月29日拍摄的,他当时以俄国军官身份来到兰州,游历中国北方,后来成为芬兰总统。
8.黄河铁桥于1909年建成
1909年7月26日,清宣统元年六月初十,长达233米的兰州黄河铁桥竣工。8月30日正式验收通车。陕甘总督升允为庆祝这一盛大典礼,大宴中外宾客,根据留存的宴会清单,总共用银180两9钱7分9厘。
9.最早名称“第一桥”
兰州黄河铁桥的建成,取代了存在500多年的镇远浮桥。这是兰州第一座铁桥,也是5400多公里的黄河上的第一座铁桥,因此取名“第一桥”。这一工程成为清朝政府覆亡前最振奋人心的壮举。
10.1928年改名“中山桥”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当时的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中山桥”匾额,悬挂于桥南,“第一桥”从此改名“中山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