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冬瑞 于 2023-12-20 13:23 编辑
户部山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又称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戏马台,而成为徐州的第一胜迹。作为“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历史上曾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俗语。
户部山久负盛名,黄金宝地,徐州古代水患频繁,宋代以来,黄河夺泗入淮,流经徐州,往往泛滥,淹没州城,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户部山因地势较高而免遭覆顶之灾。1624年,徐州户部分司署主事张璇为避水患迁往户部山上。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之说。
就建筑而言,户部山的建筑包括项王的戏马台,官绅富户的大院,城市中产阶层的四合院以及普通百姓的大杂院。其中,李蟠状元府、崔焘翰林府、郑家大院、余家大院、翟家大院和号称徐州第一楼的李家大楼,权谨牌坊最为有名,且相对保存完整。尚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房屋400余间,民国房屋700余间,较为完整的院落20余处。这些院落古房负载着徐州城几千年的风雨沧桑,是明、清、民国时代徐州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古城徐州最后的遗存。
一部徐州豪宅史书
户部山,它以山巅戏马台为中心,环山而筑,街巷纵横,深宅大院的青砖灰瓦鳞次栉比。徐州素有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之称,而其中最繁华的所在,莫过于户部山了,“穷北关,富南关,有钱的都住户部山”,这是徐州流传很广的一首民谣。
户部山原名南山是徐州城最近的制高点,是控制徐州城的要地。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山上筑台演兵、秋风戏马,南北朝时期刘裕北伐至彭城,登南山而北望中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宜时也曾据以窥彭城。历代文人墨客亦多登山怀古,吟诗作赋。
官绅富贾择山建宅
明天启四年(1624年),黄河两度决口。户部在徐州设有专司漕运漕粮和钞关的分司署,在黄河溃堤的前一天,分司署主事张璇告示全城,将分司署迁到城外南山的戏马台上。从此,南山又得名户部山。漕运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当时的徐州舟车塞道,贸易兴旺。豪商大贾云集。
世家豪族趋之若鹜
户部山连城近廓,地势较高,是理想的居住之地,一些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从明末至民国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有富商之宅、书香门第。从那时起“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民谣就在徐州城流传开来。
户部山世家豪宅的传奇
崔家大院是清朝时崔焘的故居,又称翰林府,徐州崔家世代书香,诗礼人家,科甲鼎盛。明清两代,在朝做官者有13人,五代为官宦,由此可见家族的地位。崔焘故居有上院和下院之分,由于下院正门两边原有两根数丈的旗杆,又名“功名旗杆”,在古代只有建立功名之后才可以立旗杆,为当时徐州之标识,又称“崔家旗杆”。
李蟠状元府
位于户部山南侧,是清代状元李蟠的府邸。目前全国有名姓的状元不到600人,李蟠,出身书香门第,聪颖好学而又乐于游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考中状元。由于对徐州治理河水泛滥有独到见解,深得康熙皇帝欣赏李蟠状元府。
八大家族
余家大院:余家原籍是安徽歙县的徽商后来徐州开设茶行,选择在徐州定居。经过余家三代在徐州打拼,终于积攒了不少资金,于1765年从尚氏手中买下当时的户部山的风水宝地,余家大院内房屋墙壁是具有徐州特色的“里生外熟”方式建造,外层为砖砌的清水墙,内层为土坯,房间内冬暖夏凉。
翟家大院:翟家原是晋商,明末来到徐州,经几代人苦心经营而成为徐州城有名的富户,可谓富甲一方,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在户部山置地安家,直到与余家结亲,才被户部山其它家接纳,购置了这个院落,成为八大家之一。
郑家大院:据史书记载,郑家祖上源自西周时期的郑国,郑国灭亡后,分成几支,直到唐朝灭亡,郑家一共出了九个宰相、八个驸马、二十二个进士。以后家族多次兴衰, 与余家、翟家不同,郑家同治年间方进户部山,他家是书香门第,家藏众多书画、碑帖、石刻、古玩等,滋养了几代人,文化名士、书画名家辈出,如古文家郑坦之、民国著名律师郑万钟、书法家郑斯立、诗词名家郑万屿和郑万祯。
权谨牌坊:权谨牌坊又称“权氏祠堂”,是徐州解放后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宣扬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建筑物。权谨(1366-1442年),字仲常,徐州人,是载入《明史》的“孝义”典范人物之一,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
刘家大院:刘家是户部山八大家中历史渊源最悠久的一家,家谱完整,传承有序,乃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直系后裔。刘交这一支后代中,以四世孙刘向最为出名。刘向是西汉著名目录学家、文学家,编撰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并与子刘歆共同编订了《山海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