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冬瑞 于 2022-3-18 14:35 编辑
秦山,俗名奶奶山,又名神山。明顾乾《云台山志》:“墟沟西北二十里,上有碧霞宫,僧人守之。先名秦山,后因春融屡现楼台人物之状,与蓬莱海市无异,故以神名”,这便是神山的来历。因山形东大西小,宛若一张横卧海天之间的瑶琴,所以《云台新志》又称其为琴山。相传王母娘娘曾建通天塔与岛上,故此地的渔民们叫它“奶奶山”;又因“旧传秦始皇登此求仙勒石而去”,故名秦山。
秦山岛素来享有“秦山古岛,黄海仙境”的称谓,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近岸海岛。秦山岛全岛狭长,是单面山形态。东西长1000米,宽200米,分为东中西三峰。岛上有棋子湾、秦山神路、授珠台、徐福井、奶奶庙等20余处主要景点。经过千万年海浪的冲击及各地质时期海平面的升降变化,秦山岛经历几度沧桑演变,形成奇特而又独有的自然景观。
两块巨石:“大将军”与“二将军”
在秦山岛的岛东,有两块高10余米的人形石笋,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大将军、二将军”。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219年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先后两次来到赣榆,登上了秦山岛。据考证,《史记》所记载的“秦始皇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中的“立石”,就是秦山岛上的“大将军石”和“二将军石”。
在将军石的后面原来有四个大字“水天万里”,与西峰崖上“洪波浸激”四个大字遥相呼应。如今沧海桑田,已随岁月流失。
从东大门到黄海国防第一哨
其实,这两块巨石是秦代的东大门,《史记》记载:“三十五年,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泰东门。”《汉书、地理志》云:“秦始皇站海上,以为秦东门。”。
建国后,秦山岛变成了一座海防前哨,开始布防、驻军。据老兵们回忆,他们认识的最早驻岛的老兵1951年开始驻守,不知经过多少年,有多少无名的战士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将秦山岛打造成铜墙铁壁的海上堡垒。作为一支秘密部队,默默地驻守在祖国的东大门。
秦山岛有“三绝”
神路,是秦山岛三绝之首,是中国最长的海上神路,是独步华夏、绝无仅有的海蚀奇观。
《述异纪》记载:"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观日出处。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辄鞭之,皆流血。秦山神路,就是鞭石成桥之事。迄今神路犹存。每逢潮落露出水面三四里,宽四五丈,皆乱石堆砌,虽潮水猛勇不能拥走一石。落潮时沿神路淌水可直上。传说是秦始皇借助神力鞭石而成。
军石柱,不仅是连云港乃至江苏省海山风光中的一绝,在全国沿海风光带中,似如此海蚀型将军柱也是为数不多的奇特景观。
此景为秦始皇登山所封,并命丞相李斯写碑文:“高一丈,厚一尺二寸,镌七字大如斗”。在东峰悬崖下,耸立约20米的两尊威如将军的海蚀岩柱,当地渔民称之为“大将军”“二将军”。因巨浪的惯性,使“二将军”拦腰截断,而“大将军”巍然屹立,成为游人摄影的亮点。因海蚀继续,被剥离的沙土砾石中裸露出新生的石叠柱;故又有“三将军”之称。这些将军石柱,不仅是连云港乃至江苏省海山风光一绝,在全国沿海风光带中,似如此海蚀型将军柱也是为数不多的奇特景观。秦山东首有三石耸立如人,其中两块尤为高峻,气宇轩昂,渔民称为“三大将军”。其旁崖上刻有“水天万里”,山西崖上又刻“洪波浸激”四个大字,未具年月款识。山上还有受珠台。
海市蜃楼,为秦山岛自然风光的第三绝,海市仿佛似一副横展的巨大画轴,青白底色,背景广阔。
自古至今,秦山岛海域的海市蜃楼就在民间传诵,并在志书中记载。登临秦山岛东、西、中三座峰顶,只见海天烟岚四起、雾雨蒙蒙,有缘者可亲睹秦山海市蜃楼的美幻景观。
秦山岛有“三奇”
一为“郎君子”。即神路上生长的一种微型软体小动物。“状若半豆,色呈微红,有雌雄之分,置醋中便蠕行求偶,颇有情趣,是一种稀有的中药,故又名‘醋鳖’,入药可助孕妇分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产妇手握醋鳖,可以催生。”
二为“仆马藤”。其叶茎作茶饮,有清热解暑、消淤化积之效。
三为“相思豆”。一种红色的野生豆类,即多生于南方诸省的红豆,今生于此孤岛上,真乃神助仙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