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冬瑞 于 2022-7-13 14:38 编辑
在美丽清澈的中朝界河鸭绿江上,坐落着两座举世闻名的钢铁大桥——中朝友谊桥和鸭绿江断桥,它们被当地百姓称为“姊妹”桥。
处于上游的桥叫中朝友谊桥,原名“鸭绿江大桥”(通称为上桥),1937年4月,日本侵略者修建安奉复线铁路时,由当时的日本汽车株式会社和日本建设株式会社联合设计修建,于1943年4月通车。抗战胜利后,大桥由当时的苏联红军接管。1948年,苏军撤离朝鲜时,将中朝友谊桥分别移交给中朝两国政府共同管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大桥承担起军需物资供应和后方支持前线的运输任务,首批志愿军大部分都是通过大桥奔赴前线。
为纪念中朝两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1990年10月25日,中朝两国政府协议决定将上桥命名为“中朝友谊桥”(朝方一端为“朝中友谊桥”)。2009年11月26日,该桥被列为丹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下游距离中朝友谊桥不足百米的是“鸭绿江断桥”,原与中朝友谊桥统称为“鸭绿江大桥”(通称为下桥)。该桥始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5月,1911年(宣统三年)10月竣工,由当时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修建。
鸭绿江断桥原桥长941.83米,宽11米,12孔,曲弦式下构钢梁,现仅存四段桥体。大桥采用“开闭梁”设计,即以第四个桥墩为轴,桥体可平行旋转90度,以便于船舶航行。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切断我志愿军的兵力和物资后援,美军在1950年11月8日至21日,出动轰炸机600余架次,对鸭绿江上所有桥梁以及朝鲜北部的村庄、军事设施和交通要道进行了地毯式轰炸。当时的鸭绿江断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的8孔桥梁全部沉入江中,导致该桥彻底瘫痪。中方一侧所剩四段残桥保留至今,被惯称为“断桥”。
1993年6月,“断桥”经修整后改为旅游景点,命名为“鸭绿江断桥”。该桥桥身漆成浅蓝色,意在不忘战争,祈盼和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