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夏清 于 2017-8-16 15:52 编辑
关于全景拍摄,拍摄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云台的和镜头节点的调节,云台的调节关系到后期图片能否完美的拼接,所以这是全景拍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期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关于云台的调节。
首先来科普一下什么叫做镜头节点。
简称“节点”,是指照相机或摄影(像)机镜头的光学中心,穿过此点的光线不会发生折射。对定焦镜头来说只有一个固定的镜头节点,而对于变焦镜头来讲则可以有很多节点了。拍摄时通过镜头节点的光线在成像面上都不会产生折射,镜头转动时被摄物体(远、近物体)也就不会产生位移,而如果不在镜头节点上转动镜头拍摄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拍摄完美的全景照片就要使用镜头节点当旋转中心,这样在拍摄的多张照片中的物体都不会产生位移,可以完美无缺的连接成一张超广角照片。
云台是安装、固定摄像机的支撑设备,在全景拍摄中,云台不仅起到固定相机的作用,还能够转动相机,从而拍摄到全方位的照片。但是普通云台不是以镜头的节点为轴,在拍摄远景的情况下,拼接瑕疵并不显见。但是当有近景的时候,由于转动镜头产生的节点位移,就会使拼接重叠部位的远近景物位置变化而无法拼接。
如果能够调整以镜头节点为轴,并且调整得精准,那么就不会节点位移,也就不会使相邻拼接的两张照片在重叠部位有不同。
节点选择不准确就会得到拼接不完美的照片,如下图所示:
这样即使你在Ptgui里面再多加控制点,再拉垂直线也没办法恢复,因为这是之前拍摄的问题。
下面,我来详细阐述如何校准相机节点。
节点调整的方法很多,最简便易行的是“远近参照物对比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水平方向的调节,二是垂直方向的调节
大致步骤如下:
一,镜头朝正下方,观察调整镜头光学中心,使其对准云台的轴心;
二,选远近两个垂直参照物,例如:两根垂直线,相隔一米以上;
三,左右转动相机,使垂直线分别到达取景框的最左和最右侧,观察垂直线的位移变化;
四,在云台上向前或向后调整相机的位置,然后继续左右转动观察,直至没有位移变化为止。
接下来是详细的具体操作:
第一步:水平调整
a.左右居中(让镜头中心处于Y轴)
b.前后调整(镜头沿Z轴前后调整)
(注意:镜头的光学轴心是否与云台横轴相交在调整前后位置之后,以为节点正确了,但是纵向转动(俯仰)时却又有问题了。一般单反镜头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机身底部螺孔与镜头光学轴心是在一条线上的。但是某些相机不是,因此不要忘记这个重要因素。)
c.平行调整(镜头沿X轴平行调整)
注意在对准中心后即刻锁定云台下方滑槽。(一般来说若是不换镜头不换相机,这个数据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一机一头对应一个值。记住或者干脆锁死,今后就不需要再调了)水平部分的调节完成,接下来是垂直的部分。
第二步:选远近两个垂直参照物
首先,选远近两个垂直参照物,置于相机镜头的前方。
近物距离镜头20-50厘米,远物距离镜头1-2米。这个距离只是个参考,可以自行决定,原则是要能够清晰、明显地观察到位移变化。
1、如果距离太小,则观察变化不明显
2、如果距离过大,超出景深范围,会造成影像模糊看不清
第三步:左右转动相机,使垂直线分别到达取景框的最左和最右侧,观察垂直线的位移变化;
一开始,镜头正对参照物,使镜头、近物、远物在取景器的一边。
然后左右摆动镜头,透过取景器我们会看到,随着镜头转动角度的加大,远近两个参照物之间有了明显的位移变化。
如下图
然后开始旋转云台,旋转至最右边,直到快将被选择垂直线移除镜头处停止。在旋转时要时刻盯着取景器,判断两条垂直线直接的间距是否有改变。旋转到如下图的位置
位移变化的规律和结论如下:
1、镜头向右,远物右移,镜头向左,远物左移:节点偏前
2、镜头向右,远物左移,镜头向左,远物右移:节点偏后
第四步:在云台上向前或向后调整相机的位置,然后继续左右转动观察,直至没有位移变化为止。
除非你是神人,一般人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因此这个前后调整,也许会反反复复,逐渐接近精准。
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就是不论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两条垂直线的间距都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就说明你GET到啦,恭喜你!
完成这几步节点操作后,你就可以拍出天衣无“缝”的照片啦。在这里建议各位,需要详细记录一下你历经千辛万苦调节得到的节点数据,X,Y,Z三轴的详细数据,最好立即锁死然后拍照留念。
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节点是针对相机和镜头两部分而言的,不论你换了那一块,你的节点都需要重新调整,尤其是不同焦段的镜头,所以可不要图方便就一据多用哦。
|
|